莒南县抢抓省、市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的良好机遇,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产业特色,紧紧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目标,以“管网、管数、管用”为基础,深化数据“聚、通、用”,以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预试点创建工作为契机,全力打造了新型智慧城市县域新样板,筑牢了数字新基建底座。随着智慧医疗、旅游、环保、城管、交通等智慧应用日益广泛,营商环境的改善,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数字社会日趋融合,并且在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由城市治理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逐步转化为经济转型动力。随着积极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化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但我县数字经济培育和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我县数字经济基础薄弱、体量较小,规(限)上企业较少,产业贡献度仍不大。

二是数字产业结构欠佳,企业关联度低,相关项目储备少。

三是数字经济扶持政策力度相对较弱,对数字产业企业招引和培育入库、产业数字化发展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方面扶持政策力度;同时,大数据相关产业专业人才缺乏,招引高端人才来创业创新困难等等。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刻认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转型的关键增量,全面加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组织领导。

我县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线上线下加速融合,赋能疫情防控、促消费稳增长、助复工促生产、惠民生保稳定、优服务强治理取得深入成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莒南县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要聚焦动能转换,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上创新突破。要着力实现绿色化发展、链条化发展、数字化发展、创新化发展。”建议县工信、商务、发改、大数据等有关部门把数字经济培育和发展作为我县未来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专门机构,强化组织协调,明确责任措施,进一步营造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借鉴《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注重集聚效应,科学合理编制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制定和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重视和加强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及培训力度,对数字经济新入库规上企业、企业信息化改造及信息化应用示范以及数字经济平台建议给予政策激励,对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及创新应用要强化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明确发展目标、重点、路径、保障及空间布局,以形成工作合力,为有关部门、产业平台做好数字经济项目招商和落地实施提供有力的规划引导。

二、深刻认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产业的培育发展。

(一)数字化治理莒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构建了从基础支撑到平台应用的“123+N”智慧莒南建设体系,即打造1个城市大脑—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2套城市神经系统——城市通信网和城市物联网”;建设3个骨架平台—智慧城市数据中台、城市视频网联平台、城市物联网管理平台;成长N个智慧应用。智慧城市最终要服务于人,我县目前已经在初步实现面向服务群众生活、教育、出行等生活需求;面向服务群众营造和谐的政务服务;面向公务人员政务运行需求等全面的信息化服务,下一步如何在满足群众的个体经济发展;如何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如何满足政府经济领域智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将成为当前智慧平台逐步延伸的区域。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数字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够对智慧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建议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全县相关产业服务资源,建成产业政务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重点项目考核平台,为企业提供办事服务,提供商务、创业帮扶、科技金融、管理咨询、技术推广、协作配套、人才培训、法律维权、资源交换等服务。建立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实现对产业空间载体相关经济运行数据的采集;建立反映产业空间载体经济运行的态势的指标体系框架,建设产业空间载体经济运行监控系统。以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经济月历、异常指标、指标监测、重点工业生产要素信息运行监测、重点项目进度等形式,及时发现经济运行的异常,为宏观调整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依据。真正实现让数据说话,让决策者能够看到所有的相关信息,从而通过决策对经济进行优化提升。

(二)数字产业化一方面,立足我县产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特色优势产业。

以华云、电信、联通、移动、铁塔公司以及电商平台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商为重点加快招商引资,特别是华云信创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大数据应用开发企业、专业孵化器等机构,着力发展壮大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研发设计、制造、外包信息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积极招引云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企业来我县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总部,努力打造数字产业总部经济特色集聚区。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化为导向,借助莒南优势的红色文化、深厚的文旅底蕴、丰富的农副产品,鼓励和推进智慧文创、农村农业电子商务等跨领域、跨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充分利用淘宝、抖音、快手等电子商务平台,助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借助花生加工生产优势,积极探索花生等产品进出口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数字)服务业,持续推进数字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民生保障以及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应用。

(三)产业数字化不断提升信息经济产业层次,以“两化”深度融合为重点。

培育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积极培育智慧仓储、物流物联网示范项目,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立足临沂临港钢铁基地发展高端数字工厂、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交易平台,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传统产业转型。

(1)着力推动生产换线。积极推动企业从简单的装备工段改造,转向整条生产线改造,鼓励各行业企业从生产设备设施数据采集、互联互通等基础环节改造入手,加快推进县域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工厂项目的复制推广;加快临沂临港新上钢铁项目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采用“一个平台、一张地图、一个中心”整体设计理念,融入一体化管控平台,结合三维BIM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化私有云中心,项目投产即建成集研发设计、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安装施工、网络部署、运维服务、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车间信息物理系统(CPS ) ,通过数据采集监测系统(SCADA)采集工艺参数和设备运行、质量检测、物料配送、进度管理等生产数据,推进企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2)推进机器换人。针对工业企业下游深加工行业围绕冲压、焊接、搬运、配送等生产环节,聚焦劳动强度大及重复性、机械性、危险性生产岗位,推动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智能工厂建设。

(3)推动数据上云。依托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体系的重构,加快培植本地工业互联网企业发展,全面推动企业上云,形成以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为特征的制造业新体系。

(4)推动园区上线。推动产业园区内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建设以设施数字化、管理可视化、产业智能化、服务智慧化为重点的智慧园区。设施数字化方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